Www.KL126.Com - 坤龙教育资源网

【中国产经新闻】新型城镇化催生职业农民行业新闻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4-9-25 18:08:04 人气: 标签:行业新闻
导读:中投顾问提示: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表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再是简单的满足口粮需求,而更多的参与粮食市场的供求与生产。农民职业化将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

  中投顾问提示: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表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再是简单的满足口粮需求,而更多的参与粮食市场的供求与生产。农民职业化将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农业收入的提高将有利于现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9月16日,中央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提到,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综合载体,不仅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而且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投资、催生新兴产业,更大的内需潜力,顶住下行压力,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和持续发展增动能。

  “城镇化”逐渐取代“三农”成为主流话题,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将城镇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

  然而,近年来粮食安全隐忧开始,让城镇化的进程有了后顾之忧。据了解,在人口大量进城之后,人均耕地陡然扩大,而留守的老人,劳动能力不足,他们中很多人,逐步靠外出打工的青年供养,自己也不种地了。

  专家分析,城镇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要解其后顾之忧,农民职业化似乎是唯一的选择。农民不再是一种二元社会中的身份,而是一种职业,农业生产也将实现专业化与现代化。

  农民职业化契机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90后一代绝大部分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农业生产的技能和兴趣,农业从业人员面临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的窘境。

  农业部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

  “目前,全球都在发展现代化农业,即要求农业精细化,高科技化、资源高效利用等。”前瞻资深行业分析师胡锋表示,城镇化中劳工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的劳动力溢出,即农民职业化的劳动力溢出。城镇化建设用地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的农用地积攒,土地的稀缺性和排他性都决定着只有走农业现代化道,才能确保城镇化的土地供应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平衡,而农业现代化则会促使农民职业化,因此农民职业化与城镇化存在要素互补的关系。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激发农民自身活力。

  农业部指出,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胡锋分析,城镇化与农民职业化还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城镇化会促进农民职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城镇化通过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必然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使耕地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进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从而促进农民职业化。另一方面,农民职业化为城镇化拓展市场空间,农民职业化的背后是农业现代化的体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产品有巨大需求,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有力带动城镇相关产业体系的发展。

  提升农业从业者地位

  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生活的改善无异于收入与地位的提高,农民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一份职业。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表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再是简单的满足口粮需求,而更多的参与粮食市场的供求与生产。农民职业化将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农业收入的提高将有利于现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郑宇洁说:“现代农业从业者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户籍上的标志来衡量,未来资本进入农业,将有望吸引一批学历高、懂技术、懂管理、会营销的”农民“。”

  但是,胡锋称,现阶段我国农民群体数量约在2亿-3亿人,这一群体当前学历水平绝大多数在高中以下,很少有掌握专业技术水平的,大多数仍然是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主,虽然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农民的技术水平依然较低。同时,国内农民是与城市居民相对应的一个身份象征,而国外农民仅仅是一种职业称号。在国家,农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同时掌握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农业机械操作水平。在收入水平上,国家的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处于中上游。

  以此看来,普通农业从业者技术水平低,收入不高成为其提升地位的一大瓶颈。

  农业部同样深刻认识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紧迫性。其《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并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

  农业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制度要求:各试点县要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当地农业劳动力状况,以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对象,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特点及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要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社会服务型按岗位开展农业系统培训或实施农科职业教育,不能代之以一般的普及性培训或简单的“一事一训”。要尊重农愿、务农农民的学习规律,采取“就地就近”和“农学结合”等灵活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要围绕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创学方法,改进考核评价办法。要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各地要着眼帮助新型职业农民适应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市场变化和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明确经常性培训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培训机构、经费投入和保障措施,建立与干部继续教育、工人岗位培训相类似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员经常性培训制度。

延伸内容:
下一篇:没有资料